# 新加坡Web3監管大變革:清場之後的隱形玩家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5月30日發布的聲明在亞洲Web3圈引發震動。這份聲明要求所有未持牌的數字代幣服務提供商(DTSPs)在6月30日前停止所有業務,否則將面臨刑事處罰。這標志着新加坡監管態度的重大轉變。這次監管風暴的核心是2022年通過的《金融服務與市場法案》。該法案爲數字代幣服務提供了監管框架,尤其是第137條終結了新加坡作爲加密資產"監管套利天堂"的歷史。根據該條款,所有在新加坡設有營業場所並向境外用戶提供數字代幣服務的個人或機構必須獲得DTSP牌照。MAS對"數字代幣服務"的定義幾乎涵蓋所有數字資產業務環節,包括代幣發行、托管服務、經紀撮合交易、轉移支付服務、驗證和治理服務等。新規的核心是"穿透式監管"邏輯,全面覆蓋新加坡境內與境外,瞄準"Base新加坡,服務全球"的監管套利空間。這一政策轉向的原因包括:防止出現"監管套利"情況、FTX事件對新加坡金融聲譽的損害、以及頻發的洗錢案件等。新加坡政府希望通過嚴格監管來維護國家金融聲譽。面對新規,Web3從業者迅速分化爲不同陣營。一些小型團隊和個人從業者可能會選擇離開新加坡,而大型機構則在積極申請DTSP牌照。申請DTSP牌照需要滿足25萬新幣初始資本、常駐合規官、獨立審計等嚴格要求。與此同時,香港和迪拜正試圖吸引離開新加坡的Web3人才和企業。香港推出了全球首個針對法幣穩定幣的全面監管框架,而迪拜則提供了極具競爭力的稅收環境。然而,全球監管趨勢日益明顯,很難找到真正的"監管天堂"。在這場監管變革中,穩定幣和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RWA)正成爲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穩定幣市場經歷爆發式增長,在跨境支付結算中的活躍度不斷攀升。同時,RWA正成爲下一個萬億級市場。對於成功獲得牌照的機構來說,這場監管轉折正在構建起清晰的競爭壁壘。目前僅有33家企業獲得數字支付代幣(DPT)牌照,包括一些知名企業。這些持牌機構正在成爲新金融秩序中率先完成身分驗證的"白名單"成員。一些新加坡本地機構,如MetaComp,已經搭建起完善的合規持牌體系。MetaComp不僅持有跨境支付與DPT業務牌照,還構建了覆蓋支付、證券、托管、衍生品等多牌照的綜合合規體系。這種本地化全面合規的路徑,無論是對本地展業還是需要在新加坡展業的合作方,都是極大的加分項。未來十年,隨着全球監管深化,合規能力將成爲行業分水嶺。那些具備前置牌照、扎實支付網絡與RWA發行結構的先行者,才有望在新一輪全球數字金融秩序中定義規則、穩步前行。
新加坡監管風暴來襲 Web3行業面臨洗牌
新加坡Web3監管大變革:清場之後的隱形玩家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5月30日發布的聲明在亞洲Web3圈引發震動。這份聲明要求所有未持牌的數字代幣服務提供商(DTSPs)在6月30日前停止所有業務,否則將面臨刑事處罰。這標志着新加坡監管態度的重大轉變。
這次監管風暴的核心是2022年通過的《金融服務與市場法案》。該法案爲數字代幣服務提供了監管框架,尤其是第137條終結了新加坡作爲加密資產"監管套利天堂"的歷史。根據該條款,所有在新加坡設有營業場所並向境外用戶提供數字代幣服務的個人或機構必須獲得DTSP牌照。
MAS對"數字代幣服務"的定義幾乎涵蓋所有數字資產業務環節,包括代幣發行、托管服務、經紀撮合交易、轉移支付服務、驗證和治理服務等。新規的核心是"穿透式監管"邏輯,全面覆蓋新加坡境內與境外,瞄準"Base新加坡,服務全球"的監管套利空間。
這一政策轉向的原因包括:防止出現"監管套利"情況、FTX事件對新加坡金融聲譽的損害、以及頻發的洗錢案件等。新加坡政府希望通過嚴格監管來維護國家金融聲譽。
面對新規,Web3從業者迅速分化爲不同陣營。一些小型團隊和個人從業者可能會選擇離開新加坡,而大型機構則在積極申請DTSP牌照。申請DTSP牌照需要滿足25萬新幣初始資本、常駐合規官、獨立審計等嚴格要求。
與此同時,香港和迪拜正試圖吸引離開新加坡的Web3人才和企業。香港推出了全球首個針對法幣穩定幣的全面監管框架,而迪拜則提供了極具競爭力的稅收環境。然而,全球監管趨勢日益明顯,很難找到真正的"監管天堂"。
在這場監管變革中,穩定幣和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RWA)正成爲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穩定幣市場經歷爆發式增長,在跨境支付結算中的活躍度不斷攀升。同時,RWA正成爲下一個萬億級市場。
對於成功獲得牌照的機構來說,這場監管轉折正在構建起清晰的競爭壁壘。目前僅有33家企業獲得數字支付代幣(DPT)牌照,包括一些知名企業。這些持牌機構正在成爲新金融秩序中率先完成身分驗證的"白名單"成員。
一些新加坡本地機構,如MetaComp,已經搭建起完善的合規持牌體系。MetaComp不僅持有跨境支付與DPT業務牌照,還構建了覆蓋支付、證券、托管、衍生品等多牌照的綜合合規體系。這種本地化全面合規的路徑,無論是對本地展業還是需要在新加坡展業的合作方,都是極大的加分項。
未來十年,隨着全球監管深化,合規能力將成爲行業分水嶺。那些具備前置牌照、扎實支付網絡與RWA發行結構的先行者,才有望在新一輪全球數字金融秩序中定義規則、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