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爲偶像應援 · Gate送你直達 Token of Love! 🎶
家人們,現在在Gate廣場爲 打 Token of Love CALL,20 張音樂節門票等你來瓜分!🔥
泫雅 / SUECO / DJ KAKA / CLICK#15 —— 你最期待誰?快來一起應援吧!
📌 參與方式(任選,參與越多中獎幾率越高!)
1️⃣ 本帖互動
點讚 & 轉發本帖 + 投票你最愛的藝人
評論區打出 “我在 Gate 廣場爲 Token of Love 打 Call !”
2️⃣ 廣場發帖爲 TA 打 Call
帶上 #歌手名字# + #TokenOfLove#
發帖內容任選:
🎵 最想現場聽到的歌 + 心情宣言
📣 應援口號(例:泫雅女王衝鴨!Gate廣場全員打 Call!)
😎 自制表情包/海報/短視頻(加分項,更容易中獎!)
3️⃣ 推特 / 小紅書發帖打 Call
同樣帶上 #歌手名字# + #TokenOfLove#
內容同上,記得回鏈到表單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008
🎟️ 獎勵安排
廣場優質發帖用戶:8張門票
廣場幸運互動用戶:2張門票
Twitter 優質發帖用戶:5張門票
小紅書優質發帖用戶:5張門票
📌 優質帖文將根據文章豐富度、熱度、創意度綜合評分,禁止小號水貼,原創發帖更易獲獎!
🕒 8
加密市場假新聞演變史:從業餘謠言到精心策劃的金融犯罪
加密市場的謊言:從業餘到專業,假新聞如何影響價格
加密市場有一個荒誕的循環——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虛假消息。雖然老手們對某些反復出現的假新聞已經麻木,但當足夠多的人相信某個假消息會影響價格時,它確實會對市場產生實質性影響。
回顧加密市場的發展歷程,那些重量級的虛假新聞曾真實地影響過加密資產的走向。在一條假新聞的背後,甚至能看到一條隱祕的信息傳播鏈。
加密假新聞編年史:關鍵事件盤點
2017:V神之死,區塊鏈世界的首個謊言
2017年6月26日是加密貨幣假新聞發展史上的一個裏程碑。當天下午,一個匿名論壇上出現了一條消息:"Vitalik Buterin在車禍中喪生。"這條粗糙的謠言在接下來的幾小時裏引發了加密貨幣歷史上首次由假新聞導致的市場崩潰。ETH在6小時內從317美元跌至216美元,跌幅近32%。
謠言傳播約10小時後,Vitalik本人通過社交媒體發布了一張手持當天以太坊區塊編號和哈希值的照片進行闢謠,用區塊鏈本身證明自己還活着。
這一事件揭示了一個殘酷真相:在早期的加密世界裏,一條匿名帖子的破壞力可能堪比官方公告。早期的假新聞制造者多是業餘玩家,他們或在即時通訊平台上建立所謂的內幕羣,或在匿名論壇上發帖。這是一個信息極度不對稱的市場,散戶們像在黑暗中摸索,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踩踏。
2018:某大型投行烏龍,華爾街放棄比特幣?
2018年9月5日,加密貨幣市場正處於熊市陰霾中。一家美國知名商業網站發布了一篇報道,稱某大型投行擱置了加密貨幣交易臺計劃。這一消息被視爲加密貨幣被主流金融機構放棄的信號。
第二天,劇情出現反轉。該投行CFO在一次科技大會上被問及此事時表示:"我昨天還在納悶,我什麼時候做了這個決定?這是假新聞。"
但澄清來得太晚。在那個恐慌的24小時裏,大量投資者已經斬倉離場。據某媒體報道,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在這則未經證實的消息後價格暴跌,總市值在一個小時內下降了120億美元,其中比特幣當日下跌超過6%。
2021:某大型零售商與某加密貨幣假合作,新聞交易初見端倪
2021年9月13日發生的某大型零售商與某加密貨幣合作的假新聞,是一起徹頭徹尾的預謀犯罪。
當天早上,一家全球最大的新聞稿發布服務商上出現了一份公告,宣稱某大型零售商將與某加密貨幣達成重大合作夥伴關係。新聞稿制作精良,包含了所有專業新聞稿的要素。
一些加密媒體開始爭先恐後地報道這條信息,而最關鍵的是,某加密貨幣的官方帳號轉發了這條新聞。市場反應相當劇烈,該加密貨幣價格開始垂直上升,交易量激增。主流媒體也加入了傳播鏈條。
然而就在市場陷入狂歡時,該零售商的公關團隊發現了異常。他們緊急核實後發布聲明:這是一條虛假消息,雙方沒有任何合作關係。
後續調查發現,在假新聞發布前48小時,市場上出現了異常的該加密貨幣看漲期權交易。操縱者通過精心的布局,在這場騙局中獲利數百萬美元。
2023:某加密媒體誤報,搶流量大於查真相
2023年10月16日,對於加密貨幣媒體行業來說,是一個值得反思的日子。
下午1點17分,一條來自即時通訊羣組的截圖開始在加密社區流傳。截圖顯示,據稱是某金融信息平台的界面上出現了一條消息:監管機構已經批準了某大型資產管理公司的比特幣現貨ETF。
某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媒體的社交媒體團隊看到了這條消息。他們面臨着一個兩難選擇:是花時間充分核實,冒着被其他媒體搶先的風險?還是立即發布,搶佔流量高地?
1點24分,僅僅7分鍾後,該媒體在其官方帳號上發布了這條"突發新聞"。
市場的反應是立即且劇烈的,比特幣價格在接下來的30分鍾內從27,900美元飆升至30,000美元,漲幅超過7%。然而,興奮很快變成了疑惑。細心的觀察者開始提出質疑。
下午2點03分,在發布推文39分鍾後,該媒體刪除了原推文。但損害已經造成。在這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裏,市場經歷了一輪完整的漲跌週期。
這起事件在業內引發了激烈討論。一種尖銳的觀點認爲,當媒體把速度置於準確性之上時,他們就不再是媒體,而是市場操縱的工具。
2024:監管機構社交媒體帳號被黑,監管者也是受害者
2024年1月,某監管機構官方社交媒體帳號發布虛假的比特幣ETF批準消息。根據執法部門後續調查,攻擊者通過SIM卡交換攻擊獲得了帳號控制權。比特幣價格在假消息發布後從46,600美元升至47,680美元,在闢謠後跌至45,627美元。
2024年10月,執法部門逮捕了嫌疑人。法庭文件顯示,這是一起有預謀的金融犯罪,攻擊者在發布假消息前已經建立了大量比特幣多頭倉位。
十年間,加密貨幣假新聞完成了從"無心之失"到"蓄意犯罪"的轉變。技術門檻、資金規模、組織化程度都在升級,投資者可能躲過了某一次假新聞,但無法保證下一次不中招。
當真相被稀釋
在加密市場,追蹤一條假新聞的源頭往往是徒勞的。當某類消息在市場掀起波瀾時,大量的轉發、算法的推薦和自媒體話語權的增加,使得一條資訊沒有人能說清它最初來自哪裏。
一個典型的加密假新聞傳播路徑可以是這樣的:
當一條消息經過多層傳播後,追溯源頭變得幾乎不可能。每一層傳播都會添加新的"細節",引入新的解釋,直到原始信息被完全稀釋。
在加密市場,謠言可以不負責任地快速傳播,闢謠卻需要嚴謹的證據和邏輯,傳播恐慌/獨家消息可能帶來交易機會,傳播闢謠卻沒有直接收益。
每個參與者都在根據自己的利益理性行事,但所有這些"理性"選擇疊加在一起,創造了一個集體非理性的結果。市場被假新聞一次次愚弄,但似乎沒有人能夠或願意打破這個循環。
這或許就是"三人成虎"在加密時代的新含義:不是三個人說就會變成真的,而是當足夠多的人相信它會影響市場時,它就真的影響了市場。在這個過程中,真相本身反而變得不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