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专属 #WXTM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总奖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赢!
🎯 关于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个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区块链协议,由 Rust 构建,致力于为创作者提供设计全新数字体验的平台。
通过 Tari,数字稀缺资产(如收藏品、游戏资产等)将成为创作者拓展商业价值的新方式。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WXTM 或相关活动(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形式不限(观点分析、教程分享、图文创意等)
添加标签: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动截图(如充值记录、交易页面或 CandyDrop 报名图)
🏆 奖励设置(共计 70,000 枚 WXTM):
一等奖(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奖(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奖(10名):2,000 枚 WXTM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主题相关、逻辑清晰、有深度)
用户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附带参与截图者优先
📄 活动说明: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和小号刷量行为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
香港稳定币淘金热:一场资本狂欢与价值的试炼
撰文:Oliver,火星财经
2025年7月9日的港股市场,弥漫着一种冰火两重天的诡异气息。前一个交易日,金涌投资(01328.HK)还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凭借一纸“稳定币”合作备忘录,股价从不足2港元飙升至15港元,暴涨超过6倍,市值一度冲破百亿港元大关。然而,仅仅24小时后,绚烂的烟火便化为冰冷的瀑布,股价断崖式下跌超过40%,将无数追高者困在山顶。
这场惊心动魄的资本过山车,如同一声惊雷,炸开了香港“稳定币概念”的喧嚣序幕。它不仅是一个关于投机与泡沫的经典案例,更是一面棱镜,折射出在香港迈向全球Web3枢纽的宏大叙事下,资本的渴望、焦虑与迷茫。当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那张据称数量仅为“个位数”的稳定币牌照时,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浮出水面:在这场由监管机构精心设计的“淘金热”中,谁是真正的玩家?谁又是被浪潮裹挟的投机者?
监管的地图与“牌照”的黄金
要理解这场狂热,必须先看懂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手中那张精心绘制的“藏宝图”。这张图的核心,便是稳定币发行人“沙盒”计划以及未来那张千金难求的正式牌照。
与全球许多地区对加密货币的暧昧或敌视态度不同,香港选择了主动拥抱与严格监管并行的道路。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早已向市场明确传递信号:未来发放的稳定币牌照将是“个位数”。这句云淡风轻的话,在资本市场听来,无异于宣布了一场顶级资源的限量拍卖。牌照,在这一刻成为了新的“石油”,是进入未来数字金融世界的入场券,其稀缺性本身就构成了无与伦-伦比的价值。
金管局的“沙盒”计划,则是通往宝藏的第一道关卡。它并非任何人都能参与的公开海选,而是一场仅限精英参与的邀请赛。2025年7月公布的首批三组入围者,其构成揭示了监管者对未来稳定币生态的清晰构想:
京东币链科技:背后是中国电商与供应链金融巨头京东,瞄准的是稳定币在实体经济,特别是跨境贸易与支付领域的巨大潜力。
圆币创新科技:其股东背景关联着中国领先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指向的是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创新场景。
渣打银行、Animoca Brands及香港电讯的跨界联盟:这堪称“王炸”组合,汇集了国际银行的合规经验、全球顶尖Web3游戏公司的生态网络和本地电信巨头的用户基础。
不难看出,监管机构寻找的“淘金者”,是那些手握真实应用场景、拥有雄厚资本实力和深厚合规根基的“正规军”。他们被期望能够将稳定币这一工具,真正用于解决实体经济的痛点,而非仅仅创造一个脱离实际的投机筹码。
淘金者的众生相
在这张官方地图的指引下,港股市场的各路玩家开始上演一出精彩的众生相。他们可以被粗略地分为三类:手握官方许可的“特许经营商”,围绕淘金热提供服务的“卖铲人”,以及试图在地图外寻找捷径的“野猫式勘探者”。
“特许经营商”无疑是众安在线(06060.HK)和京东集团(9618.HK)这类与沙盒参与者直接关联的公司。它们是市场上最受瞩目的“种子选手”,其价值与沙盒能否成功“出箱”并商业化落地深度绑定。众安在线的布局尤为深远,旗下虚拟银行“众安银行”甚至已经开始为稳定币提供储备服务,这使其从一个单纯的“概念股”向未来稳定币生态的核心基础设施提供商迈进。
“卖铲人”则是像OSL集团(00863.HK)和胜利证券(08540.HK)这样的持牌机构。作为香港首批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OSL的业务是整个生态的“水电煤”。无论最终谁拿到了稳定币牌照,都需要在合规的平台上进行交易和流转。OSL近期宣布收购加拿大加密支付公司Banxa,更彰显其构建全球合规数字资产网络的野心。这类公司的商业模式更为清晰,风险相对较低,它们在淘金热中稳健地出售着铲子和牛仔裤。
而金涌投资,则成为了“野猫式勘探者”最生动的注脚。在7月的公告之前,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与虚拟资产毫无关联。它所依赖的,是与一家名为AnchorX的公司签订的非约束性合作备忘录。然而,市场的狂热情绪选择性地忽略了两个致命细节:第一,备忘录不具法律效力,合作随时可能告吹;第二,其合作伙伴AnchorX的核心许可是由哈萨克斯坦的金融监管机构授予的,这在香港的监管框架内,几乎等同于一张废纸。
金涌投资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用错误地图淘金”的悲剧。它试图绕开香港金管局划定的严格路径,寄望于一个充满想象力但毫无合规根基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故事。市场的短暂追捧,源于对“稳定币”三个字的盲目崇拜和害怕错过(FOMO)的集体焦虑。而当潮水退去,投资者终于看清其合作的虚幻与资质的单薄时,股价的崩塌便在所难免。
狂欢之后,价值的试炼
金涌投资的闹剧,与其说是丑闻,不如说是一次代价高昂的市场教育。它以最极端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在香港,脱离了“合规”二字的Web3叙事,终究是空中楼阁。
这场风波也迫使市场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资本对新叙事的追逐是永恒的,尤其是在一个缺乏增长亮点的市场环境中,“稳定币”和“Web3”如同一剂强心针。然而,当叙事脱离了价值基本面,就必然会演变成击鼓传花的危险游戏。
真正的价值,潜藏在喧嚣之下。当渣打银行这样的百年金融巨鳄,愿意与Animoca Brands这样的Web3新贵携手,探索将稳定币用于游戏内支付和数字藏品交易时;当京东试图用稳定币解决其庞大供应链网络中的跨境结算效率问题时——这才是香港稳定币故事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它预示着数字资产正从边缘走向主流,从投机走向应用。
对于香港而言,这场由监管层主导的实验,其最终目的绝非是催生几只暴涨暴跌的“妖股”。真正的目标,是通过引入具备最高标准和最强实力的玩家,建立一个全球领先、值得信赖的稳定币生态系统,从而巩固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在这场关乎未来的Web3浪潮中占得先机。
金涌投资的股价K线图,将作为香港金融史上的一个有趣注脚被铭记。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仅凭概念和公告就能肆意炒作的草莽阶段的结束。而一个新时代正在开启,在这个时代,真正的“黄金”不属于最会讲故事的人,而属于那些能够脚踏实地,在监管的地图上,一铲一镐地构建出真实价值的建设者。淘金热的狂欢已经落幕,而价值的试炼,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