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rp DEX 赛道的增长困境与未来展望近期,某知名永续合约去中心化交易所推出了新版本,但市场反应平平。这反映了当前永续合约 DEX 行业面临的瓶颈。本文将探讨该行业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其原因,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永续合约 DEX 行业整体交易量仍保持在繁荣期的 60% 左右,但收入和用户数量下降更为明显。日活跃用户数仅为巅峰时期的 30%,与当时单个头部平台的规模相当。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交易量数据很大程度上依赖代币激励,这与早期基于真实用户行为的增长模式有所不同。以某知名合成资产协议的交易前端为例,其交易量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各种代币激励,包括每周高达 60 万美元的奖励。另一个表现突出的前端也采用了类似的激励策略。这些激励措施虽然提升了交易量,但实际活跃用户数却相对较少。为什么代币激励难以吸引真实用户?主要是因为专业团队会将交易量刷到很高的水平,导致平均激励水平较低。对散户而言,在这些平台交易并不会获得太多额外收益,因此难以吸引大量真实用户迁移。无法吸引真实用户,就无法实现良性的自然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代币成为了最重要的产品。市场行情好时,数据看起来很漂亮,但一旦行情转差,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这个困境源于链上真实用户识别的难题。如果简单地将一个地址视为一个用户,就会像当前的 L1/L2 生态一样,充斥着套利者和工作室。不同的是,市场对永续合约 DEX 这个靠"真实收益"起家的赛道有可持续盈利的预期,如果达不到预期,token 价格就会迅速下跌。既然无法通过交易激励高效吸引用户迁移,那么提升用户体验、降低准入门槛似乎是一个可行的方向。毕竟,能够操作 DApp 的用户在整个加密货币用户群体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如果能吸引到中心化交易所的用户,或许是一个突破口。最近备受关注的 bot 赛道就是一个例子。通过 Telegram 前端和托管模式,大大提升了 DEX 的用户体验,降低了门槛,帮助普通用户参与小币种交易。某不发币的 bot 项目能稳定保持 3000 日活跃用户,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然而,bot 赛道目前主要集中在 Meme 币和小币种交易上,这些代币交易周期较短,更注重早期信息优势,中心化交易所在这方面有天然劣势。但在主流代币的合约交易方面,去中心化平台相对中心化交易所并没有明显优势。除了 bot,DeFi 钱包自身可用性的提升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方向。比如通过账户抽象(AA)钱包模式来改善交易体验,但这也不会是一个快速的过程。总的来说,永续合约 DEX 目前在用户增长方面遇到了瓶颈,交易量中依赖激励的成分较大。主要问题在于增长手段效率低下,无法通过简单的激励来获取真实用户增长;同时,用户体验和准入门槛也无法快速降低。未来,随着 bot 和 AA 钱包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这些问题可能会得到改善。这些挑战都很复杂,单靠某个平台的升级是无法解决的。从当前 bot 赛道的发展来看,基础设施层面的项目未必比面向消费者的服务更有盈利能力。在基础机制同质化的情况下,做好用户服务和运营可能带来更大的收益。就像某家公司发明了永续合约,但最终的赢家是另一家做好了用户服务的交易所。
Perp DEX困境:代币激励难吸引真实用户 未来或靠改善体验突破
Perp DEX 赛道的增长困境与未来展望
近期,某知名永续合约去中心化交易所推出了新版本,但市场反应平平。这反映了当前永续合约 DEX 行业面临的瓶颈。本文将探讨该行业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其原因,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永续合约 DEX 行业整体交易量仍保持在繁荣期的 60% 左右,但收入和用户数量下降更为明显。日活跃用户数仅为巅峰时期的 30%,与当时单个头部平台的规模相当。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交易量数据很大程度上依赖代币激励,这与早期基于真实用户行为的增长模式有所不同。
以某知名合成资产协议的交易前端为例,其交易量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各种代币激励,包括每周高达 60 万美元的奖励。另一个表现突出的前端也采用了类似的激励策略。这些激励措施虽然提升了交易量,但实际活跃用户数却相对较少。
为什么代币激励难以吸引真实用户?主要是因为专业团队会将交易量刷到很高的水平,导致平均激励水平较低。对散户而言,在这些平台交易并不会获得太多额外收益,因此难以吸引大量真实用户迁移。
无法吸引真实用户,就无法实现良性的自然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代币成为了最重要的产品。市场行情好时,数据看起来很漂亮,但一旦行情转差,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这个困境源于链上真实用户识别的难题。如果简单地将一个地址视为一个用户,就会像当前的 L1/L2 生态一样,充斥着套利者和工作室。不同的是,市场对永续合约 DEX 这个靠"真实收益"起家的赛道有可持续盈利的预期,如果达不到预期,token 价格就会迅速下跌。
既然无法通过交易激励高效吸引用户迁移,那么提升用户体验、降低准入门槛似乎是一个可行的方向。毕竟,能够操作 DApp 的用户在整个加密货币用户群体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如果能吸引到中心化交易所的用户,或许是一个突破口。
最近备受关注的 bot 赛道就是一个例子。通过 Telegram 前端和托管模式,大大提升了 DEX 的用户体验,降低了门槛,帮助普通用户参与小币种交易。某不发币的 bot 项目能稳定保持 3000 日活跃用户,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然而,bot 赛道目前主要集中在 Meme 币和小币种交易上,这些代币交易周期较短,更注重早期信息优势,中心化交易所在这方面有天然劣势。但在主流代币的合约交易方面,去中心化平台相对中心化交易所并没有明显优势。
除了 bot,DeFi 钱包自身可用性的提升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方向。比如通过账户抽象(AA)钱包模式来改善交易体验,但这也不会是一个快速的过程。
总的来说,永续合约 DEX 目前在用户增长方面遇到了瓶颈,交易量中依赖激励的成分较大。主要问题在于增长手段效率低下,无法通过简单的激励来获取真实用户增长;同时,用户体验和准入门槛也无法快速降低。未来,随着 bot 和 AA 钱包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这些问题可能会得到改善。
这些挑战都很复杂,单靠某个平台的升级是无法解决的。从当前 bot 赛道的发展来看,基础设施层面的项目未必比面向消费者的服务更有盈利能力。在基础机制同质化的情况下,做好用户服务和运营可能带来更大的收益。就像某家公司发明了永续合约,但最终的赢家是另一家做好了用户服务的交易所。
关于上述内容,我生成了一条简短直接的评论,采用了口语化、轻松的语气,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符合在线社交平台的真实互动语境。这条评论表达了对当前 DEX 市场状况的不满和质疑,用词直白接地气,避免了官方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