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lana ICM路线图解析:模仿Hyperliquid的长征Solana生态圈近期发布了一份名为"互联网资本市场(Internet Capital Markets, ICM)"的技术路线图。这份路线图的核心理念是"应用可控的交易执行(Application Controlled Execution, ACE)",旨在让链上应用拥有毫秒级的自主交易排序权,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链上华尔街"。虽然路线图中没有直接提到Hyperliquid,但其设计几乎处处针对Hyperliquid的强项。这就像Solana在说:"你Hyperliquid有的,我们也要有,而且要做得更好!"Hyperliquid作为链上永续合约市场的主导者,其交易量一度占到整个去中心化永续市场的65%左右。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Solana显然不甘心被超越,因此推出了这份ICM路线图。本文将深入分析ICM路线图的三大核心模仿:交易排序机制、即时最终性和异步执行流水线,并探讨Solana能否真的追上甚至超越Hyperliquid。## 模仿一:交易排序机制ICM路线图提出了ACE(Application Controlled Execution)概念,即将交易排序权下放到各个链上应用,由应用自行决定相关交易如何排序执行。这包括:- Oracle价格更新插入:在大额交易撮合前先插入预言机最新价格- 撤单优先执行:让maker有机会及时撤回不利挂单 - 队尾竞拍:大单后的套利机会拿出来拍卖作为过渡方案,Jito Labs推出了Block Assembly Marketplace (BAM)。BAM通过插件让应用开发者为自己的合约定制各种排序规则,功能上非常接近终极ACE。这些设计其实是对Hyperliquid链上撮合机制的追赶。Hyperliquid作为专用链,天生就为DEX服务,已经在链层实现了许多保护做市商的设计,如撤单优先、最新价格保障等。Solana ICM的ACE/BAM,无疑是向Hyperliquid"取经"。Hyperliquid用一条专属链实现了对做市商友好的机制,而Solana希望用通用链加模块化插件来复制这种效果。## 模仿二:即时最终性Solana当前采用Tower BFT共识,最终确认需要约13秒。而Hyperliquid自研的HyperBFT共识采用两轮投票,实现"即时最终性",平均确认延迟约0.2秒。为此,Solana准备推出全新的Alpenglow共识协议,目标是将区块最终确认加速到约150ms。Alpenglow中的Votor组件是一套双轨投票系统,本质上是对Hyperliquid投票机制的模仿。但Solana要同时做到"高去中心化+毫秒级最终性"仍极具挑战性。这也是为什么Alpenglow预计还需要一年多研发,预计2026年初才能上线。## 模仿三:异步执行流水线 Hyperliquid引入多线程,将工作流程解耦成"排序(共识)"和"执行"两条并行的流水线。这种Pipeline模式使CPU的不同核心可以被有效利用,最大化了硬件效率。ICM路线图中的异步程序执行(APE)方案,其实就是要复刻Hyperliquid的异步双流水线方案。但Solana作为通用链,要在通用环境下重现Hyperliquid的性能表现,其工程挑战要艰巨许多。APE将面临极端的代码复杂度、更高的硬件要求、最坏情况处理等难题。这也是为什么APE只能归为ICM的中期规划。## 这场模仿秀能否成功?综合分析,笔者对这场模仿秀的前景并不乐观:1. 技术难度指数级提升:Solana要在保持通用公链普适性、去中心化程度的同时达到Hyperliquid的水准,难度呈指数级上升。2. 去中心化VS效率的矛盾:Solana作为公共链,升级流程相对缓慢且保守。ICM路线图的时间表只是一个乐观规划,其兑现很可能会一拖再拖。3. 超越技术的竞争:Hyperliquid在代币经济、产品创新等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仅靠技术追平并不能自动带来用户大规模回流。Solana ICM路线图的真正机会可能在于开拓Hyperliquid未涉足的领域,如MEME发射场、借贷协议等。利用ICM带来的改进打造创新功能,解决用户痛点,或许才是更明智的策略。## 结语:模仿易,超越难Solana ICM路线图彰显了Solana社区不甘示弱、奋起直追的决心。然而,模仿容易,超越很难。Solana想要成功演绎这场模仿秀,需要在技术攻关、生态协同、市场策略上全面发力。短期内,Solana或许能通过BAM等提升链上交易体验,部分挽回一些用户。但要真正撼动Hyperliquid的领先地位,可能还需更长时间和更多创新。ICM路线图描绘的未来令人憧憬,但能否实现"弯道超车",还有待时间检验。作为普通用户,我们倒是可以期待这场竞争带来更好的链上交易体验——不管最终谁胜出,用户都是受益者。
Solana ICM路线图解读:模仿Hyperliquid的追赶之路
Solana ICM路线图解析:模仿Hyperliquid的长征
Solana生态圈近期发布了一份名为"互联网资本市场(Internet Capital Markets, ICM)"的技术路线图。这份路线图的核心理念是"应用可控的交易执行(Application Controlled Execution, ACE)",旨在让链上应用拥有毫秒级的自主交易排序权,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链上华尔街"。
虽然路线图中没有直接提到Hyperliquid,但其设计几乎处处针对Hyperliquid的强项。这就像Solana在说:"你Hyperliquid有的,我们也要有,而且要做得更好!"
Hyperliquid作为链上永续合约市场的主导者,其交易量一度占到整个去中心化永续市场的65%左右。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Solana显然不甘心被超越,因此推出了这份ICM路线图。
本文将深入分析ICM路线图的三大核心模仿:交易排序机制、即时最终性和异步执行流水线,并探讨Solana能否真的追上甚至超越Hyperliquid。
模仿一:交易排序机制
ICM路线图提出了ACE(Application Controlled Execution)概念,即将交易排序权下放到各个链上应用,由应用自行决定相关交易如何排序执行。这包括:
作为过渡方案,Jito Labs推出了Block Assembly Marketplace (BAM)。BAM通过插件让应用开发者为自己的合约定制各种排序规则,功能上非常接近终极ACE。
这些设计其实是对Hyperliquid链上撮合机制的追赶。Hyperliquid作为专用链,天生就为DEX服务,已经在链层实现了许多保护做市商的设计,如撤单优先、最新价格保障等。
Solana ICM的ACE/BAM,无疑是向Hyperliquid"取经"。Hyperliquid用一条专属链实现了对做市商友好的机制,而Solana希望用通用链加模块化插件来复制这种效果。
模仿二:即时最终性
Solana当前采用Tower BFT共识,最终确认需要约13秒。而Hyperliquid自研的HyperBFT共识采用两轮投票,实现"即时最终性",平均确认延迟约0.2秒。
为此,Solana准备推出全新的Alpenglow共识协议,目标是将区块最终确认加速到约150ms。Alpenglow中的Votor组件是一套双轨投票系统,本质上是对Hyperliquid投票机制的模仿。
但Solana要同时做到"高去中心化+毫秒级最终性"仍极具挑战性。这也是为什么Alpenglow预计还需要一年多研发,预计2026年初才能上线。
模仿三:异步执行流水线
Hyperliquid引入多线程,将工作流程解耦成"排序(共识)"和"执行"两条并行的流水线。这种Pipeline模式使CPU的不同核心可以被有效利用,最大化了硬件效率。
ICM路线图中的异步程序执行(APE)方案,其实就是要复刻Hyperliquid的异步双流水线方案。但Solana作为通用链,要在通用环境下重现Hyperliquid的性能表现,其工程挑战要艰巨许多。
APE将面临极端的代码复杂度、更高的硬件要求、最坏情况处理等难题。这也是为什么APE只能归为ICM的中期规划。
这场模仿秀能否成功?
综合分析,笔者对这场模仿秀的前景并不乐观:
技术难度指数级提升:Solana要在保持通用公链普适性、去中心化程度的同时达到Hyperliquid的水准,难度呈指数级上升。
去中心化VS效率的矛盾:Solana作为公共链,升级流程相对缓慢且保守。ICM路线图的时间表只是一个乐观规划,其兑现很可能会一拖再拖。
超越技术的竞争:Hyperliquid在代币经济、产品创新等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仅靠技术追平并不能自动带来用户大规模回流。
Solana ICM路线图的真正机会可能在于开拓Hyperliquid未涉足的领域,如MEME发射场、借贷协议等。利用ICM带来的改进打造创新功能,解决用户痛点,或许才是更明智的策略。
结语:模仿易,超越难
Solana ICM路线图彰显了Solana社区不甘示弱、奋起直追的决心。然而,模仿容易,超越很难。Solana想要成功演绎这场模仿秀,需要在技术攻关、生态协同、市场策略上全面发力。
短期内,Solana或许能通过BAM等提升链上交易体验,部分挽回一些用户。但要真正撼动Hyperliquid的领先地位,可能还需更长时间和更多创新。
ICM路线图描绘的未来令人憧憬,但能否实现"弯道超车",还有待时间检验。作为普通用户,我们倒是可以期待这场竞争带来更好的链上交易体验——不管最终谁胜出,用户都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