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巨头与新兴平台的博弈:数据访问权之争传统金融巨头与新兴平台之间的纷争再度上演,这次的主角是美国两大行业巨头——一方是有"投行领头羊"之称的某大型银行;另一方则是知名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近日,该加密平台的联合创始人发文指责这家银行拒绝向其提供数据服务,试图以此进行不正当竞争并打压金融科技公司。此事引发业内广泛关注,不少人将其与此前影响加密公司的监管行动联系在一起。## 数据访问成为竞争焦点作为传统金融与加密货币行业的交叉地带,用户数据一直是双方业务的重中之重。完整的KYC信息有助于评估用户风险偏好、资产规模及安全等级,从而绘制更清晰的用户画像,便于平台开展业务。此次争端的焦点正是银行数据的访问权。正如一些社交平台将API接口作为收入来源一样,"数据生意"长期以来都是平台经济中权属模糊的一部分。在加密平台创始人批评银行剥夺其通过第三方免费访问银行数据的权利后,作为美国顶级银行的对方也不再客气,直接向该平台下达了"终止合作"的通知。这一举动被视为传统金融巨头对新兴平台的单方面施压,让人想起此前一些银行拒绝向部分加密货币公司、初创科技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的情况。## 回顾往日金融监管行动2023年,受市场环境及自身经营问题影响,几家对加密友好的银行相继倒闭,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可能与政府对银行施压有关。随后,一系列针对加密公司的金融监管行动逐渐浮出水面。一位知名风投创始人曾在播客中爆料称,过去几年有超30位科技公司创始人的银行账户遭到关闭。另一位加密项目创始人也表示,尽管具体操作尚未得到证实,但加密行业参与者在获取银行服务方面确实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拒绝服务"行为往往没有明确理由,但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受影响的企业可能无法开设银行账户、资金转账受限,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企业和个人难以绕开银行业,这种金融霸权让许多人感到无力。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监管行动也引发了一些政治反响。有人认为,正是这种过度监管导致一些人转而支持某些政治人物,希望能够终结对加密行业的打击。## 数据访问权的法律争议此次纷争的另一个焦点是《消费者金融保护法》。2024年,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发布了《个人金融数据权利最终规则》,要求金融机构在消费者要求下解锁个人财务数据并免费转移给其他服务提供商。该规则旨在促进竞争和消费者选择,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然而,一些银行似乎在寻找绕过这一规定的方法。有报道称,某些银行正考虑对数据访问收费,这引发了对法律遵从性的质疑。与此同时,银行业也在积极游说监管机构。近日,美国银行家协会等行业组织联名要求暂停审核某些加密公司的银行许可证申请,理由是这些申请缺乏透明度,可能对银行体系构成法律风险。## 竞争加剧,未来走向引人关注无论此次数据访问权之争最终如何收场,可以确定的是,传统银行业与新兴金融平台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幕后转到台前。随着相关法案的推进,双方在跨境支付、日常金融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未来,是传统银行继续主导金融格局,还是新兴平台能够挑战既有秩序?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揭晓。无论如何,这场博弈将深刻影响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银行拒提供数据 加密平台批不正当竞争 金融业竞争加剧
金融巨头与新兴平台的博弈:数据访问权之争
传统金融巨头与新兴平台之间的纷争再度上演,这次的主角是美国两大行业巨头——一方是有"投行领头羊"之称的某大型银行;另一方则是知名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近日,该加密平台的联合创始人发文指责这家银行拒绝向其提供数据服务,试图以此进行不正当竞争并打压金融科技公司。此事引发业内广泛关注,不少人将其与此前影响加密公司的监管行动联系在一起。
数据访问成为竞争焦点
作为传统金融与加密货币行业的交叉地带,用户数据一直是双方业务的重中之重。完整的KYC信息有助于评估用户风险偏好、资产规模及安全等级,从而绘制更清晰的用户画像,便于平台开展业务。
此次争端的焦点正是银行数据的访问权。正如一些社交平台将API接口作为收入来源一样,"数据生意"长期以来都是平台经济中权属模糊的一部分。在加密平台创始人批评银行剥夺其通过第三方免费访问银行数据的权利后,作为美国顶级银行的对方也不再客气,直接向该平台下达了"终止合作"的通知。
这一举动被视为传统金融巨头对新兴平台的单方面施压,让人想起此前一些银行拒绝向部分加密货币公司、初创科技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的情况。
回顾往日金融监管行动
2023年,受市场环境及自身经营问题影响,几家对加密友好的银行相继倒闭,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可能与政府对银行施压有关。随后,一系列针对加密公司的金融监管行动逐渐浮出水面。
一位知名风投创始人曾在播客中爆料称,过去几年有超30位科技公司创始人的银行账户遭到关闭。另一位加密项目创始人也表示,尽管具体操作尚未得到证实,但加密行业参与者在获取银行服务方面确实面临诸多挑战。
这些"拒绝服务"行为往往没有明确理由,但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受影响的企业可能无法开设银行账户、资金转账受限,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企业和个人难以绕开银行业,这种金融霸权让许多人感到无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监管行动也引发了一些政治反响。有人认为,正是这种过度监管导致一些人转而支持某些政治人物,希望能够终结对加密行业的打击。
数据访问权的法律争议
此次纷争的另一个焦点是《消费者金融保护法》。2024年,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发布了《个人金融数据权利最终规则》,要求金融机构在消费者要求下解锁个人财务数据并免费转移给其他服务提供商。该规则旨在促进竞争和消费者选择,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然而,一些银行似乎在寻找绕过这一规定的方法。有报道称,某些银行正考虑对数据访问收费,这引发了对法律遵从性的质疑。
与此同时,银行业也在积极游说监管机构。近日,美国银行家协会等行业组织联名要求暂停审核某些加密公司的银行许可证申请,理由是这些申请缺乏透明度,可能对银行体系构成法律风险。
竞争加剧,未来走向引人关注
无论此次数据访问权之争最终如何收场,可以确定的是,传统银行业与新兴金融平台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幕后转到台前。随着相关法案的推进,双方在跨境支付、日常金融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
未来,是传统银行继续主导金融格局,还是新兴平台能够挑战既有秩序?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揭晓。无论如何,这场博弈将深刻影响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