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十年进化史:从世界计算机到金融基础设施

robot
摘要生成中

以太坊十年:从世界计算机到金融基础设施

2015年7月30日,以太坊主网上线。在创世区块诞生的那一刻,一个雄心勃勃的愿景也随之诞生 - "世界计算机"。Vitalik和早期开发者们相信,他们正在构建一个能够运行任何去中心化应用的全球计算平台,而非仅仅是比特币的升级版。

十年后的今天,回顾以太坊的发展轨迹,我们发现这台"世界计算机"并未如预期般运行各种去中心化应用,反而演变成了一个以金融应用为主导的结算层。DeFi协议占据了绝大部分的Gas消耗,数万亿美元的资产在这个网络上流转,而那些曾被寄予厚望的去中心化社交、游戏、存储等应用,要么销声匿迹,要么迁移到了其他链上。

这种叙事的转变,究竟是妥协还是进化?

以太坊,十年叙事变形记

世界计算机:理想主义的黄金时代(2015-2017)

要理解以太坊的叙事起源,必须回到2013年末。当时19岁的Vitalik Buterin在以色列旅行时,萌生了一个大胆想法:如果区块链不仅能转账,还能运行任意复杂的程序会怎样?

这个想法具有革命性,它首次将区块链从专用的价值转移工具扩展为通用计算平台。早期以太坊社区聚集了一群相信"代码即法律"的技术理想主义者。他们不仅在构建新的技术平台,更试图创造一个由代码规则运行的数字乌托邦。

这种技术理想主义在以太坊的早期设计中处处可见。图灵完备的虚拟机、Gas机制、账户模型 - 每个技术选择背后,都体现着"最大化去中心化"和"最大化通用性"的价值取向。

然而,2016年The DAO事件给这种理想主义带来了沉重打击。The DAO项目完美体现了早期以太坊社区的理想主义精神,但黑客攻击和随后的硬分叉争议揭示了技术理想主义的内在矛盾:完全去中心化可能导致无法接受的后果,而任何人为干预又可能被视为对去中心化原则的背叛。

以太坊,十年叙事变形记

ICO发币机:泡沫中的迷失(2017-2020)

2017年夏天,加密世界迎来了空前的ICO狂潮。以太坊成为承载众多ICO的发币机,这与最初设想的"世界计算机"大相径庭。

这种现实与愿景之间的巨大落差,构成了以太坊叙事的第一次重大断裂。Vitalik和早期核心开发者们设想的是运行去中心化应用的全球计算平台,但市场给出的答案却是:我们只需要一个简单的ERC-20标准来发币。

2018年的熊市不仅带来价格崩溃,更是叙事的崩塌。当ICO泡沫破裂,"区块链革命"的口号不再有人相信,以太坊必须回答一个根本问题:如果不是世界计算机,那你到底是什么?

新的叙事逐渐成形:以太坊首先是金融结算层,然后才可能成为通用计算平台。这一转变也反映在技术路线图上,以太坊2.0的设计开始更多考虑金融应用的需求。

以太坊,十年叙事变形记

DeFi大胜利:金融成为以太坊的天职(2020-2021)

2020年的DeFi Summer对以太坊来说,不仅是应用层的爆发,更是身份认同的彻底转变。DeFi的成功让整个生态系统意识到:金融可能不是以太坊的妥协选择,而是它的天然使命。

当数百亿美元涌入各种DeFi协议,当Gas费用因为DeFi活动而屡创新高时,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摆在面前:以太坊找到了它的Product-Market Fit。

过去,将以太坊定位为金融平台似乎是对"世界计算机"宏大愿景的背叛。但DeFi展示了另一种可能:金融本身就是最复杂、最有价值的计算形式。从这个角度看,成为"世界金融计算机"与成为"世界计算机"并不矛盾,而是同一愿景的不同表述。

然而,DeFi的成功也带来了严峻的性能瓶颈问题。高昂的Gas费迫使以太坊社区做出务实选择:Layer 2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必须立即部署的救急方案。

以太坊,十年叙事变形记

L2崛起:主权让渡与被寄生者(2021-2023)

2021年,以太坊面临残酷现实:DeFi的成功正在杀死以太坊。高昂的交易成本挤出普通用户,暴露了以太坊架构的根本性缺陷。

面对这个困境,以太坊社区经历了痛苦的认知转变。真正的世界计算机应该像互联网一样,是模块化的、分层的系统。Vitalik的一篇文章清晰表达了这一点:"以太坊的未来是模块化的。"

当Arbitrum、Optimism等Rollup方案开始承载越来越多交易时,根本问题浮现:如果大部分活动都发生在Layer 2,那么以太坊主网是什么?

2022年,围绕数据可用性的争论进一步凸显了这个问题。以太坊一直标榜开放和去中心化,但当这种开放可能威胁到自身地位时,社区的反应变得复杂。"以太坊对齐"(Ethereum Alignment)这个概念应运而生,试图在开放的同时保持某种形式的控制。

百链大战与"正统性"叙事防御(2023-2024)

2023年,新一代公链不再试图成为"更好的以太坊",而是开始讲述完全不同的故事。Solana定位为"区块链的纳斯达克",Aptos和Sui强调"Web2级别的用户体验"。

对以太坊来说,这种变化既是解脱也是挑战。不用再陷入性能参数的军备竞赛,但当竞争对手开辟新战场时,以太坊的传统优势可能变得无关紧要。

面对新公链崛起,以太坊社区强调"正统性"。但当用户能够以极低成本完成交易时,他们似乎并不在乎网络是否"足够去中心化"。

到2024年初,以太坊的叙事越来越防守化。大部分讨论不是关于"我们要建设什么",而是"为什么我们比其他链更好"。这种从进攻到防守的转变,暴露了以太坊面临的创新窘境。

以太坊,十年叙事变形记

叙事重构与未来展望

2024年,RWA(Real World Assets)成为新的焦点。对以太坊而言,这不仅是新的应用场景,更是叙事重构的机会。从"改变金融"到"连接现实",以太坊试图讲述更加务实、更贴近主流世界的故事。

RWA叙事的吸引力在于具体性。它不再是抽象的"去中心化金融",而是"让你的美债变成可交易的代币"。不再是"无需许可的创新",而是"降低跨境贸易的摩擦成本"。

随着华尔街争相入场ETH ETF,以太坊联合创始人跳到美股市场收购上市公司,资产出圈,币股联动,以太坊在新的市场周期里慢慢重回高位。

玩法变了,叙事也变了。社区开始接受一个现实:也许不存在单一的定义性叙事。大家不再追求统一的、包罗万象的故事,而是允许多个叙事并存。对DeFi用户,以太坊是金融基础设施;对企业,它是加密转型工具;对创作者,它是版权保护平台;对理想主义者,它仍然是去中心化的未来。

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从革命到改良,从颠覆到融合。以太坊的十年历程,不一定是背叛初心,而可能是成长的代价。或许,真正将以太坊带给数十亿用户的不仅仅是它能做什么,而是现实世界选择用它做什么。

从愿景到现实,从承诺到交付,这可能是以太坊叙事演变的最终方向。而这个过程中的得与失、进与退、坚持与妥协,将定义的不仅是以太坊,而是整个加密行业的未来。

以太坊,十年叙事变形记

ETH-4.14%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破产豆豆vip
· 16小时前
搞区块链搞到卖腰子了 还爱抄底

按照要求,我生成一条评论:

gas费已经吃穷我了呜呜
回复0
抄底失败协会会长vip
· 16小时前
有手就接的牛逼ETH白菜价
回复0
WenAirdropvip
· 16小时前
defi赢麻了 其他都是白费
回复0
RadioShackKnightvip
· 17小时前
gas费都救不了以太坊了
回复0
戴上帽子说话vip
· 17小时前
谁还不知道老V那宝宝
回复0
半佛薅羊毛vip
· 17小时前
gas都加满还玩社交?有钱烧是吧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