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密货币文化复兴:从边缘到主流2024年,新加坡举办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加密大会,吸引了众多参与者。## 要点概述2022年,加密行业经历了多次崩塌,包括FTX和三箭资本等事件,但围绕加密货币的亚文化正在复苏。加密货币亚文化融合了理想主义与机会主义,吸引了年轻、精通技术的群体,但其中也存在欺诈和骗局。随着监管的加强和机构的兴趣增加,加密货币正逐渐获得合法性,吸引了传统金融和科技领域的人才。然而,一些业内人士担忧,这可能导致加密行业失去其最初的精神内核。新加坡 - 如果你询问任何在加密领域工作或投资的人关于2022年的行业前景,他们可能都会沉默片刻。那一年,加密行业经历了一系列震撼头条的崩塌事件。当时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申请破产,新加坡的加密对冲基金倒闭,欠债权人超过30亿美元。一些加密货币的价值暴跌,累计蒸发了450亿美元的市值。加密货币价格大幅下跌,裁员潮席卷整个行业,许多观察者预言加密寒冬要来了。三年过去,行业氛围已然改变。受到美国总统友好的加密政策以及大型金融机构逐步采用加密货币的推动,比特币价值飙升至历史新高,突破10万美元大关,并在今年1月达到14万美元的顶峰。全球最大的加密会议预计将在10月迎来25,000名参与者齐聚新加坡。2022年,该会议首次在新加坡举办时,仅吸引了约7,000名与会者,活动场地仅占会展中心的一层。到了2025年,这一会议规模将扩展至五层,彰显加密行业的迅猛发展与影响力的提升。加密圈的从业者强势回归,势如破竹。在接受采访的15人中,整体情绪乐观,甚至充满庆祝气氛。"特朗普当选后,加密行业一路高歌猛进,"29岁的Kaushik Swaminathan说道,他是一家Web3安全公司的战略负责人。Web3是业内用于描述由区块链技术驱动的新一代互联网的术语。"当价格上涨时,人们会感到富有。当人们感到富有时,他们就会做出一些奢侈的事情,"这位文理学院毕业生表示。"尽管更广泛的科技市场可能在经历收缩或招聘放缓,但加密行业似乎恰恰相反。"他提到最近在戛纳举办的加密会议,吸引了6,400名与会者。这座位于法国南部的城市,以吸引富豪和名人闻名,在六月期间被"加密圈的人"所"占领",活动场地包括游艇、城堡以及米其林星级餐厅。"如果你在夏季的法国蔚蓝海岸参加一个'工作会议',那说明情况可能还不错,"他感慨道。"加密圈的自信从未真正消失,而当比特币交易价格超过10万美元时,人们更愿意参与这种奢华的活动。"加密兄弟文化 - 源于网络表情包对央行的嘲讽以及对去中心化金融的反文化理想主义 - 正逐渐渗透进主流社会。尽管一直深陷丑闻,但现在它正在赢得那些曾经渴望进入传统金融或大型科技行业的应届毕业生的支持。## 反体制浪潮加密行业混合了理想主义与机会主义,孕育出一种独特的"反体制"文化,与传统科技和金融行业截然不同。41岁的新加坡加密货币爱好者Imran Mohamad回忆说,2010年,一位热情的企业家曾送给他一个存有比特币的U盘。彼时,比特币还是一种鲜为人知的技术,仅在一些边缘网络论坛中讨论,价值仅为几美分。"我不知道那个U盘去了哪里,"现任一家区块链公司亚太区市场负责人Imran说道。"如果我当时有远见,也许今天就不需要接受你的采访了。"随后,Imran Mohamad与加密行业的断断续续关系,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这一领域的多次繁荣与衰退周期。在2017年的首次代币发行(ICO)热潮中,他经营了一家服务于加密客户的营销公司。"对于这些公司中的大多数来说,什么都没有真正落地,"这位商学院毕业生说道。"真正获利的是那些铸造代币的人 - 然后他们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向公众开放的在线销售受到社交媒体炒作的推动,并围绕白皮书展开,白皮书阐述了如何使用收益来开发"热门新代币",以及投资者通过早期买入可以获得多少收益。由于不得不威胁一些加密货币客户,要对他们不支付费用采取法律行动,他对此行业产生了厌恶。后来,他于2022年重返加密货币行业,担任某交易平台的市场负责人 - 直到该平台遭到黑客攻击,损失了价值超过5000万美元的资产。尽管该平台最终偿还了债权人的损失,但他指出,这些投资者仍然错失了潜在的收益机会。这样的经历在加密行业并不罕见,业内人士往往怀有"害怕错过"(Fomo)的复杂情绪,内心深处充满乐观,甚至接受恶意行为是常态。与传统行业不同,加密行业的从业者通常不会通过LinkedIn介绍自己或递交名片,而是更倾向于通过Telegram和X交流,或是在模糊工作与娱乐界限的活动中建立联系。像31岁的Aneirin Flynn这样的新加坡年轻人,就是这种亚文化自由奔放风格的典型代表。作为一家加密网络安全初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他雇佣了一位曾因发现公司代码漏洞而入侵其公司的工程师。加密行业中,许多人以匿名身份运作,避免使用真实姓名或照片,担心被"人肉"或遭受黑客攻击。"他当时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或来自哪里,"弗林回忆道,后来他发现这名黑客来自埃及。经过几个月的合作与建立信任,这名黑客最终被证明是"好人"。他补充道:"如今,他已经成为我们公司的中流砥柱。他是一个留着浓密大胡子的壮汉,有孩子,而且是我见过最友好的人。"不过,他也坦言:"但确实有可能他会是个坏人。"就连弗林创办的公司,创立灵感源于他在2022年因信任错误开发者而遭遇的一次黑客攻击,损失约2万美元 - 他怀疑这是因为他信任了错误的开发者。在获得A级证书后,他放弃了大学学业,加入了一家初创公司。他指出,虽然Web3倡导一种没有中央权威的理想主义和"去信任"的互联网未来,但现实是"这意味着你只能靠自己"。由于欺诈行为的普遍存在,面对面的互动对于像弗林这样的加密货币工作者来说变得愈发重要。因此,虽然其他人可能更喜欢通过参加围绕年度大会举办的活动来建立联系,但他更喜欢通过举办"一起流汗并了解我们在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运作"的活动来建立联系。某加密大会是加密行业多元文化的缩影,新加坡举办的这一活动吸引了来自不同领域的演讲嘉宾,包括加拿大的以太坊联合创始人、英国F1车手、美国揭密者和澳大利亚说唱歌手。业内人士透露,真正的活动并非发生在会议舞台上,而是集中在各种外围活动中,例如仅限受邀参与的社交聚会和派对。在展览现场,参与者可以体验冰冷的水池或骑机械牛,而这些活动距离讨论面板仅几米之遥。## 抵抗货币加密行业的反主流能量的起源,位于边缘互联网社区、科技与金融的交汇点。"加密货币本质上是对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的拒绝,"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教授、著作《抵抗货币》的作者Andrew Bailey博士表示,"被这一理念吸引的人通常也会对其他类型的机构和规范持怀疑态度。"现代加密货币的概念诞生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当时自由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和一些犯罪分子寻求去中心化的替代方案,以应对他们认为已不再服务自身需求的金融体系。不同世代通过不同方式进入加密领域。早期的加密货币采用者多为计算机程序员,他们可能通过边缘互联网社区或在线黑市接触这一领域。而后来的采用者,如Z世代和年轻的千禧一代,则更多是通过病毒式传播的网络表情包或宣扬成功新路径的网红接触加密货币。贝利博士说,幻灭是一种共同的凝聚力。许多拥抱这一亚文化的人认为自己发现了一个可以超越他人的领域,从而实现短期的丰厚收益。。"我不想过于轻视人们在一个他们认为不公平的世界中追求成功的渴望,"他说。"我接触过的18到24岁的人,他们有强烈的这种感觉。我想说,他们现在的这种感觉比5到10年前的同龄人更加强烈。"其结果是,一种由年轻、男性、精通技术、对金融机构不满或被剥夺权利的人主导的亚文化出现。34岁的Jeremy Tan先生是公众对加密货币态度转变的体现之一。这位商学毕业生,在2025年大选中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竞选某选区,并提出了政府采用比特币作为储备货币的主张。谭先生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结束后催生了新的反主流文化,"吃掉富人"和"占领华尔街"的运动激发了他对比特币的兴趣。这种兴趣源于他的贫困成长经历以及寻找不会随时间贬值的资产的愿望。"现在,我们正在看到同类型的运动,"他说,并指出类似的经济不满正在推动新加坡人对加密货币的兴趣。"我们这一代的'占领华尔街'将是人工智能和青年失业问题。"这种观点也得到了其他加密爱好者和倡导者的呼应。一些人抱怨无法加入"高净值俱乐部",认为现有金融体系"不公平",并赞扬加密货币通过创建一个没有既定专家的新场景来平衡竞争环境的潜力。然而,Web3的去中心化理念并不意味着加密亚文化可以自我监管或拥有一致的意识形态。尽管加密技术最初被设想为集中化金融的"更优"替代品,多数受访者认为监管机构和银行的兴趣增长是一个积极信号。谭先生也对这种意识形态的矛盾进行了权衡:"最初的意识形态是,货币正在被贬值,我们需要用'抵抗货币'来对抗政府。""我认为,最初的意识形态正在与其更新形式相遇,因为稳定币和比特币使一种革命成为可能 - 即最终依赖技术和数学,而不是糟糕的财政计划。"## 与《华尔街之狼》并无
加密货币文化从反主流到主流:行业复苏与新生代崛起
加密货币文化复兴:从边缘到主流
2024年,新加坡举办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加密大会,吸引了众多参与者。
要点概述
2022年,加密行业经历了多次崩塌,包括FTX和三箭资本等事件,但围绕加密货币的亚文化正在复苏。
加密货币亚文化融合了理想主义与机会主义,吸引了年轻、精通技术的群体,但其中也存在欺诈和骗局。
随着监管的加强和机构的兴趣增加,加密货币正逐渐获得合法性,吸引了传统金融和科技领域的人才。然而,一些业内人士担忧,这可能导致加密行业失去其最初的精神内核。
新加坡 - 如果你询问任何在加密领域工作或投资的人关于2022年的行业前景,他们可能都会沉默片刻。
那一年,加密行业经历了一系列震撼头条的崩塌事件。当时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申请破产,新加坡的加密对冲基金倒闭,欠债权人超过30亿美元。一些加密货币的价值暴跌,累计蒸发了450亿美元的市值。
加密货币价格大幅下跌,裁员潮席卷整个行业,许多观察者预言加密寒冬要来了。
三年过去,行业氛围已然改变。
受到美国总统友好的加密政策以及大型金融机构逐步采用加密货币的推动,比特币价值飙升至历史新高,突破10万美元大关,并在今年1月达到14万美元的顶峰。
全球最大的加密会议预计将在10月迎来25,000名参与者齐聚新加坡。
2022年,该会议首次在新加坡举办时,仅吸引了约7,000名与会者,活动场地仅占会展中心的一层。
到了2025年,这一会议规模将扩展至五层,彰显加密行业的迅猛发展与影响力的提升。
加密圈的从业者强势回归,势如破竹。在接受采访的15人中,整体情绪乐观,甚至充满庆祝气氛。
"特朗普当选后,加密行业一路高歌猛进,"29岁的Kaushik Swaminathan说道,他是一家Web3安全公司的战略负责人。Web3是业内用于描述由区块链技术驱动的新一代互联网的术语。
"当价格上涨时,人们会感到富有。当人们感到富有时,他们就会做出一些奢侈的事情,"这位文理学院毕业生表示。"尽管更广泛的科技市场可能在经历收缩或招聘放缓,但加密行业似乎恰恰相反。"
他提到最近在戛纳举办的加密会议,吸引了6,400名与会者。这座位于法国南部的城市,以吸引富豪和名人闻名,在六月期间被"加密圈的人"所"占领",活动场地包括游艇、城堡以及米其林星级餐厅。
"如果你在夏季的法国蔚蓝海岸参加一个'工作会议',那说明情况可能还不错,"他感慨道。"加密圈的自信从未真正消失,而当比特币交易价格超过10万美元时,人们更愿意参与这种奢华的活动。"
加密兄弟文化 - 源于网络表情包对央行的嘲讽以及对去中心化金融的反文化理想主义 - 正逐渐渗透进主流社会。
尽管一直深陷丑闻,但现在它正在赢得那些曾经渴望进入传统金融或大型科技行业的应届毕业生的支持。
反体制浪潮
加密行业混合了理想主义与机会主义,孕育出一种独特的"反体制"文化,与传统科技和金融行业截然不同。
41岁的新加坡加密货币爱好者Imran Mohamad回忆说,2010年,一位热情的企业家曾送给他一个存有比特币的U盘。彼时,比特币还是一种鲜为人知的技术,仅在一些边缘网络论坛中讨论,价值仅为几美分。
"我不知道那个U盘去了哪里,"现任一家区块链公司亚太区市场负责人Imran说道。"如果我当时有远见,也许今天就不需要接受你的采访了。"
随后,Imran Mohamad与加密行业的断断续续关系,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这一领域的多次繁荣与衰退周期。在2017年的首次代币发行(ICO)热潮中,他经营了一家服务于加密客户的营销公司。
"对于这些公司中的大多数来说,什么都没有真正落地,"这位商学院毕业生说道。"真正获利的是那些铸造代币的人 - 然后他们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些向公众开放的在线销售受到社交媒体炒作的推动,并围绕白皮书展开,白皮书阐述了如何使用收益来开发"热门新代币",以及投资者通过早期买入可以获得多少收益。
由于不得不威胁一些加密货币客户,要对他们不支付费用采取法律行动,他对此行业产生了厌恶。后来,他于2022年重返加密货币行业,担任某交易平台的市场负责人 - 直到该平台遭到黑客攻击,损失了价值超过5000万美元的资产。尽管该平台最终偿还了债权人的损失,但他指出,这些投资者仍然错失了潜在的收益机会。
这样的经历在加密行业并不罕见,业内人士往往怀有"害怕错过"(Fomo)的复杂情绪,内心深处充满乐观,甚至接受恶意行为是常态。
与传统行业不同,加密行业的从业者通常不会通过LinkedIn介绍自己或递交名片,而是更倾向于通过Telegram和X交流,或是在模糊工作与娱乐界限的活动中建立联系。
像31岁的Aneirin Flynn这样的新加坡年轻人,就是这种亚文化自由奔放风格的典型代表。作为一家加密网络安全初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他雇佣了一位曾因发现公司代码漏洞而入侵其公司的工程师。
加密行业中,许多人以匿名身份运作,避免使用真实姓名或照片,担心被"人肉"或遭受黑客攻击。
"他当时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或来自哪里,"弗林回忆道,后来他发现这名黑客来自埃及。经过几个月的合作与建立信任,这名黑客最终被证明是"好人"。
他补充道:"如今,他已经成为我们公司的中流砥柱。他是一个留着浓密大胡子的壮汉,有孩子,而且是我见过最友好的人。"
不过,他也坦言:"但确实有可能他会是个坏人。"
就连弗林创办的公司,创立灵感源于他在2022年因信任错误开发者而遭遇的一次黑客攻击,损失约2万美元 - 他怀疑这是因为他信任了错误的开发者。在获得A级证书后,他放弃了大学学业,加入了一家初创公司。
他指出,虽然Web3倡导一种没有中央权威的理想主义和"去信任"的互联网未来,但现实是"这意味着你只能靠自己"。
由于欺诈行为的普遍存在,面对面的互动对于像弗林这样的加密货币工作者来说变得愈发重要。
因此,虽然其他人可能更喜欢通过参加围绕年度大会举办的活动来建立联系,但他更喜欢通过举办"一起流汗并了解我们在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运作"的活动来建立联系。
某加密大会是加密行业多元文化的缩影,新加坡举办的这一活动吸引了来自不同领域的演讲嘉宾,包括加拿大的以太坊联合创始人、英国F1车手、美国揭密者和澳大利亚说唱歌手。
业内人士透露,真正的活动并非发生在会议舞台上,而是集中在各种外围活动中,例如仅限受邀参与的社交聚会和派对。在展览现场,参与者可以体验冰冷的水池或骑机械牛,而这些活动距离讨论面板仅几米之遥。
抵抗货币
加密行业的反主流能量的起源,位于边缘互联网社区、科技与金融的交汇点。
"加密货币本质上是对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的拒绝,"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教授、著作《抵抗货币》的作者Andrew Bailey博士表示,"被这一理念吸引的人通常也会对其他类型的机构和规范持怀疑态度。"
现代加密货币的概念诞生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当时自由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和一些犯罪分子寻求去中心化的替代方案,以应对他们认为已不再服务自身需求的金融体系。
不同世代通过不同方式进入加密领域。早期的加密货币采用者多为计算机程序员,他们可能通过边缘互联网社区或在线黑市接触这一领域。而后来的采用者,如Z世代和年轻的千禧一代,则更多是通过病毒式传播的网络表情包或宣扬成功新路径的网红接触加密货币。
贝利博士说,幻灭是一种共同的凝聚力。
许多拥抱这一亚文化的人认为自己发现了一个可以超越他人的领域,从而实现短期的丰厚收益。。
"我不想过于轻视人们在一个他们认为不公平的世界中追求成功的渴望,"他说。"我接触过的18到24岁的人,他们有强烈的这种感觉。我想说,他们现在的这种感觉比5到10年前的同龄人更加强烈。"
其结果是,一种由年轻、男性、精通技术、对金融机构不满或被剥夺权利的人主导的亚文化出现。
34岁的Jeremy Tan先生是公众对加密货币态度转变的体现之一。这位商学毕业生,在2025年大选中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竞选某选区,并提出了政府采用比特币作为储备货币的主张。
谭先生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结束后催生了新的反主流文化,"吃掉富人"和"占领华尔街"的运动激发了他对比特币的兴趣。这种兴趣源于他的贫困成长经历以及寻找不会随时间贬值的资产的愿望。
"现在,我们正在看到同类型的运动,"他说,并指出类似的经济不满正在推动新加坡人对加密货币的兴趣。"我们这一代的'占领华尔街'将是人工智能和青年失业问题。"
这种观点也得到了其他加密爱好者和倡导者的呼应。一些人抱怨无法加入"高净值俱乐部",认为现有金融体系"不公平",并赞扬加密货币通过创建一个没有既定专家的新场景来平衡竞争环境的潜力。
然而,Web3的去中心化理念并不意味着加密亚文化可以自我监管或拥有一致的意识形态。
尽管加密技术最初被设想为集中化金融的"更优"替代品,多数受访者认为监管机构和银行的兴趣增长是一个积极信号。
谭先生也对这种意识形态的矛盾进行了权衡:"最初的意识形态是,货币正在被贬值,我们需要用'抵抗货币'来对抗政府。"
"我认为,最初的意识形态正在与其更新形式相遇,因为稳定币和比特币使一种革命成为可能 - 即最终依赖技术和数学,而不是糟糕的财政计划。"
与《华尔街之狼》并无
2024年,新加坡举办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加密大会,吸引了众多参与者。
要点概述
2022年,加密行业经历了多次崩塌,包括FTX和三箭资本等事件,但围绕加密货币的亚文化正在复苏。
加密货币亚文化融合了理想主义与机会主义,吸引了年轻、精通技术的群体,但其中也存在欺诈和骗局。
随着监管的加强和机构的兴趣增加,加密货币正逐渐获得合法性,吸引了传统金融和科技领域的人才。然而,一些业内人士担忧,这可能导致加密行业失去其最初的精神内核。
新加坡 - 如果你询问任何在加密领域工作或投资的人关于2022年的行业前景,他们可能都会沉默片刻。
那一年,加密行业经历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