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社交的未来:解决数据所有权与去中心化难题

探索Web3社交的未来发展

Web3社交正在重新定义我们对社交网络的认知,并提供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无论是社交金融还是去中心化社交,Web3社交都在积极探索未来社交网络的可能性。回顾社交产品的发展历程,Web2社交产品如Facebook、X、Instagram等给予了用户前所未有的分享、互动和交流便利性。然而,这种便利性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问题。

Web2社交平台通常集中掌控用户数据,缺乏透明度和隐私保护,平台治理和决策往往由少数中心化实体控制。创作者激励也是Web2社交产品备受争议的一点。与此同时,Web3社交正以全新方式重新定义社交网络。Web3社交强调去中心化、用户数据隐私和控制权,以及加密货币经济学的激励机制,涌现出了Lens、CyberConnect、Farcaster、Phaver、Debox等协议和产品,SocialFi等概念将金融和社交融为一体,重新塑造着社交网络的面貌。而Desoc则着眼于建立去中心化的社交生态系统,以消除Web2社交网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虽然Social赛道长期被寄予下一个Mass Adoption的厚望,但从诞生到现在始终没有产生大规模应用。Web3社交的未来究竟会如何呢?层出不穷的社交产品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下一个Mass Adoption?本文将深入探讨Web3社交的核心概念和解决方案,剖析其发展的现状、优势与挑战。我们将回归社交的本质,审视Web3社交领域,揭示它们的优势和挑战,并探讨它们在重新定义社交网络中扮演的角色。

探索Web3社交未来:从定义到商业模式,再到AI浪潮的影响

为什么需要Web3的社交?

社交的本质不随历史的发展而改变

人类自古以来就拥有社交的需求。但究其本质,无论是当面社交、飞鸽传书还是刻在石板上传给他人,人类对于社交的需求的本质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太大的改变,核心需求总结为以下四点:

  • 保持联结和归属感:社交让人们感到有归属,满足情感和情绪上的需要,建立亲密关系并获得支持。
  • 信息学习和交换:通过社交,人们可以分享经验、知识和信息,促进学习、发展和个人成长。
  • 合作与互助:社交有助于人们协作、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实现共同的目标。
  • 社交认同和自我表达:社交是人们展示自我、建立身份认同和获得认可的方式。

探索Web3社交未来:从定义到商业模式,再到AI浪潮的影响

Web2社交解决"快、好、省"的需求

在Web2的阶段中,强调用户参与、互动和内容生成,网站从静态的信息展示转变为更加动态和互动的社交平台,使用户能够创造和分享内容,从简单的文字和图片到更丰富的视频、博客和个人资料。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社交媒体平台,推动了社交活动的便捷化和频繁化。

回顾Web2社交的发展历史,社交需求的本质未变,核心改变的是提供更快速、更方便、更便宜的服务。Facebook让人更快的去结识朋友和分享信息,X使人更快的看到热点新闻和互动讨论(相比报纸和电视),Linkedln使得职场社交从只能线下介绍转变为线上快速职场交友...本质上Web2的社交产品解决的是社交的"快、好、省"的需求。

传统社交行业困境

然而,Web2社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核心可以总结为数据所有权和中心化两方面:

1)数据所有权:在Web2的社交产品中,用户的数据并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平台,这会导致产生许多的问题。

  • 隐私泄露:用户数据被大量收集和利用,导致了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平台可能滥用用户数据,或将其出售给第三方,引发隐私泄露和数据滥用问题。
  • 价值没有反哺用户:用户的数据使得社交平台可以进行精准的营销等广告行为,然而用户却无法从收入中获得好处,导致用户的数据提供被平台白嫖。
  • 无法跨平台:由于用户的数据归平台而不是自己所以,所以在不同的社交媒体上注册时往往需要从0开始,自己的社交名片等信息无法在多种社交平台中流通,每一个社交平台都成为了一个孤岛。

2)中心化:在Web2社交产品中,平台拥有对内容的无限使用权利。

  • 抗审查能力弱:由于Web2的信息都存储在了中心化的服务器里,导致受到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后,言论自由在很多国家的app里都没有办法实现,某种程度上被剥夺了自由表达的权利。无论是X规则的朝令夕改、封号,还是Facebook、tiktok,在中心化的平台里,都有太多中心化的限制和约束,让用户只能在镣铐下跳舞。

探索Web3社交未来:从定义到商业模式,再到AI浪潮的影响

Web3社交行业产品分析

面对Web2社交存在的种种问题,Web3的产品开始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从协议层再到应用层,Web3的social项目百花齐放,来解决Web2社交中不一样的痛点。

从Web3社交的整个大行业来看,Web3社交产业可以大致分为4个部分,应用层、协议层、区块链层和存储层。其中社交专有链为社交app提供定制化的L1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交app的需求,因为社交应用比金融类Dapps需要更多的信息交换,从而对更快的TPS以及存储和索引等功能有更高的要求;存储层用来存储社交相关的数据;协议层提供公共的开发组件来帮助团队搭建产品;应用层根据具体的需求来切入一个细分场景。

由于目前整个Web3社交赛道仍处于价值验证阶段,因此本研究选择从社交的不同需求点出发,来分析Web3社交项目,尽可能全面的剖析目前各类项目的发展现状。

探索Web3社交未来:从定义到商业模式,再到AI浪潮的影响

数据价值反哺用户

在传统的社交产品中,用户的数据被视为平台资产而非用户自身财产。这种情况下,社交平台可以利用用户提供的数据,实施精准的广告定向和个性化营销。然而,遗憾的是,这些数据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反馈和回报,用户很难从自己数据的价值中获得利益。实际上,用户的数据贡献被视作一种无偿供给,由平台自由使用,从而导致了数据被"白嫖"的情况。

在这个模式下,无论是创作者创造的内容价值还是用户提供的个人数据,最终所创造的收益大部分被社交平台垄断。这种集中式控制导致了用户和创作者在数据价值分享方面所能获取的收益微乎其微。

而新型的Web3社交产品却试图颠覆这种模式,通过代币激励、数据NFT化等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一困境。

Lens Protocal

Lens Protocol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图谱协议,由Defi借贷项目Aave的团队在2022年2月8日创立,在Polygon链上。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所有用户拥有的社交图谱数据,包括个人资料、内容的发布分享与评论和社交关系都会以NFT的方式存储。

Lens作为Web3社交赛道的代表性协议,上面构建的应用数量超过了200个,目前生态总的用户数达到了37万。其中每月活跃数量用户在今年3月峰值时超过6万,目前的月活用户维持在3千。

Lens Protocal协议有3个最大的特点:

  1. 数据价值可以交易:在传统的社交软件中,用户发的内容、社交关系往往是很有价值的,却没能得到合理的激励。例如X上的很多KOL并不能从优质内容本身活动收益,只能从接广告带货等方式来谋生,但这种行为往往对自己的声誉会有影响。而Lens通过将用户数据NFT化的方式,所有的账号变成一个NFT,可以自由的在市场上交易。不过由于现实世界中大部分人会和社交账号实施强绑定,很少进行交易,所以对于用户交易账号的需求价值,需要打一个问号。
  2. 数据流通性:切入协议层,为社交开发社交Dapp的开发者提供模块化组件,供开发者自由组合并构建全新的社交产品。用户的个人资料和所有内容数据作为NFT,进行DID的控制。用户登录Lens协议上的某一个应用时,就可以将所有应用的数据都同步在里面,从而实现了数据的流通。例如Lens版twitter、Lens版Youtube都可以通过一个NFT来实现数据的互通。
  3. 去中心化程度高:Lens协议中的内容、社交和身份都上链,是一个非常crypto native的社交协议。

基于Lens协议,也诞生了很多有趣的产品,例如Lenster和Phaver。其中Lenster在功能和交互体验上和X差不多,可以近似的理解为去中心化版的X。

另一方面,Phaver的模式值得一提,称之为"点赞即奖励",用token来给优质内容质押,如果质押的内容后续有更多人质押,则获得奖励,同样,质押的奖励也会分成给内容的创作者。且为了避免用户全都质押已经流行的内容,会给意见很流行的文章的质押奖励变得很少,从而激励用户去作为优质内容的早期发掘人,某种程度上和风险投资人比较类似,在最早的阶段发现最好的标的。总的来说,一方面解决了创作者激励的问题,内容的价值取决于用户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激励了用户去不断寻找好的内容标的。

探索Web3社交未来:从定义到商业模式,再到AI浪潮的影响

friend.tech

friend.tech是前阵子爆火引爆市场的socialfi项目,目前累计交易量达到了1248万,单日最高交易量在9月13日达到了53万。

friend.tech项目本质上将是个人的影响力代币化,来实现粉丝经济:

  • 从粉丝的角度来说,一方面,KOL的followers可以在friend.tech上购买KOL的key,从而可以加入KOL的私聊小群,和关注的KOL进行聊天;另一方面,当买该KOL代币的人变多之后,key的价值也会增加,粉丝也可以将其卖出来获得收益;
  • 从KOL的角度来说,followers每次交易时会收10%的手续费,其中一半手续费会归KOL所有,因此KOL扩大影响力之后也有了金钱的激励,希望更多人来买自己的token从而获取更多的手续费。

简单来说,friend.tech实现了KOL的影响力价值变现,KOL越有声誉,来购买其份额的用户越多,其身价越高,购买价格就越高,卖出价格也会变高。

friend.tech在八九月的火爆也引起了中外Crypto圈子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Meme复读机vip
· 13小时前
玩啥Web3 小作文看累了
回复0
合约自由人vip
· 13小时前
烦死了谁造的web3
回复0
MEV之眼vip
· 13小时前
又在吹web3呢...咱现在连tx秒出都费劲
回复0
just_another_walletvip
· 14小时前
隐私才是最重要的啊!
回复0
StableGeniusvip
· 14小时前
实际上,web3 社交只不过是 web2 加了额外步骤……反驳我吧
查看原文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