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IN热潮来袭 剖析去中心化基础设施赛道机遇与挑战

新基建浪潮:剖析DePIN赛道的机遇与挑战

DePIN代表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通过代币激励方式鼓励用户共享个人资源,以建设包括存储空间、通信流量、云计算、能源等领域的基础设施网络。简而言之,DePIN以众包形式将原本由中心化公司提供的基础设施分散给全球众多用户提供。

根据数据平台数据,目前DePIN领域市值已达52亿美元,超过预言机领域的50亿美元,且呈持续上升趋势。无论是早期的Arweave和Filecoin,还是上个牛市崛起的某项目,以及最近备受瞩目的Render Network等,均属于这个领域。

有读者可能会好奇,这些项目之前就已存在,某项目在上个牛市也引起热议,但为何最近DePIN又开始引发关注和热潮?

原因大致可总结为三方面:

  1. 基础设施建设已比几年前完善很多,为DePIN赛道铺路赋能;

  2. 2022年底有机构首次提出DePIN这一新概念,认为其是"未来十年加密投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新的定义和期待也为该赛道重新加了一把叙事的热火;

  3. 此外,人们曾将Web3破圈的新叙事寄托在社交和游戏上,但随着熊市来临,开始向其他方向探索更多可能性,与Web2用户紧密相连的DePIN赛道自然也逐渐成为Web3从业者的重要选择。

那么DePIN赛道到底是新瓶装旧酒,还是Web3破圈的新机遇?本文将从五个角度深度剖析DePIN:为何需要DePIN、DePIN的代币经济模型、行业现状、代表性项目、优势分析,以及局限性与挑战。

新基建浪潮:剖析DePIN赛道的机遇与挑战

为什么需要DePIN?

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DePIN?DePIN相比传统的ICT基础设施解决了什么问题?

传统ICT行业现状

在传统ICT行业中,我们可将基础设施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硬件、软件、云计算与数据存储、通讯技术。

在目前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六家属于ICT行业,占据半壁江山。

根据数据,2022年全球ICT市场规模已达43900亿美元,数据中心、软件近两年呈增长趋势,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新基建浪潮:剖析DePIN赛道的机遇与挑战

传统ICT行业的困境

然而,当前ICT行业面临以下两个显著困境:

  1. 行业进入门槛高,限制充分竞争,导致定价被巨头垄断。

在数据存储和通讯服务等领域,企业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硬件购买、租赁土地部署和维护人员雇佣等环节。这些高昂成本导致只有巨头企业才能参与,比如云计算和数据存储领域的某些平台共同市场份额接近70%。这导致定价受到巨头垄断,同时高昂成本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

以云计算和数据存储价格为例,其成本相当高昂:

根据数据,2022年,企业和个人在云服务上的支出总额已达490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持续增长,到2024年预计将超过7200亿美元。数据显示,其中31%的大型企业每年在云服务上的支出超过1200万美元,54%的中小型企业在云服务上的支出超过120万美元。随着企业对云服务投资增加,60%的企业表示其云成本高于预期。

仅以云计算和数据存储相关的云服务领域支出现状可见,价格被巨头垄断后,用户和企业的支出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此外,资本密集的属性限制了市场充分竞争,同时也会影响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1. 中心化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较低。

中心化基础设施资源的低利用率在当今业务运营中是一个重大挑战。这个问题在云计算环境中尤为突出,公司通常会为云服务分配大量预算。

根据最近的报告,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平均而言,公司云预算的32%被浪费,这意味着公司在云支出后,有三分之一的资源被闲置,从而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

这种资源分配不当可归因于各种因素。例如对于资源供应,公司往往会高估其需求,以确保服务的连续可用性。此外,数据显示,云浪费在超过一半的情况下都是由于缺乏对云成本的了解导致的,在复杂的云定价和五花八门的套餐中迷失。

一方面,巨头垄断导致价格过高,另一方面公司的云支出中有相当一部分被浪费,使企业的IT成本与IT利用率陷入双重困境,这对商业环境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然而,万物皆有双刃剑,这也为DePIN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面对云计算和存储的高价格以及云浪费困境,DePIN赛道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需求。在价格方面,去中心化存储(例如某些项目)的价格比中心化存储便宜好几倍;在云浪费困境方面,一些去中心化基础设施开始采用分层计价方式,来区分不同需求,例如去中心化计算赛道的某项目通过采用多层次定价策略,来最高效地匹配GPU供需关系。在后文项目分析章节中会详细介绍去中心化基础设施在解决这两个困境上的优势。

新基建浪潮:剖析DePIN赛道的机遇与挑战

DePIN的代币经济模型

在了解DePIN赛道现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DePIN赛道的运转逻辑。核心问题是:为什么用户愿意提供自己的资源加入到DePIN项目中来?

就像介绍中提到,DePIN核心逻辑是通过代币激励来促进用户提供资源,包括GPU算力、部署热点、存储空间等,为整个DePIN网络做出贡献。

由于在DePIN项目早期,代币往往没有实际价值,所以用户参与网络提供资源的行为某种程度上和风险投资人很像,供给侧在众多DePIN项目中挑选出看好的项目,然后投资资源进去成为"风险矿工",通过获取代币数量的增加以及代币价格的升值空间来盈利。

这些提供者与传统挖矿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提供的资源可能涉及硬件、带宽、计算能力等方面,而且他们的收入代币往往与网络使用情况、市场需求和其他因素相关。例如网络使用量低,导致奖励减少,或者网络遭受攻击或不稳定,导致他们的资源浪费。因此,DePIN赛道中的风险矿工需要愿意承担这些潜在风险并为网络提供资源,成为网络稳定和项目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这种激励方式会形成一种飞轮效应,在发展向好时形成正向循环;相反,在发展向下时也容易造成撤离循环。

  1. 通过代币吸引供给侧参与者:通过良好的代币经济学模型,吸引早期参与者参与网络建设和提供资源,并给予代币回报。

  2. 吸引建设者和网络消费用户:随着资源提供者增加,有一些开发者开始加入生态构建产品,同时在供给侧能提供一定服务后,由于DePIN相比去中心化基础设施提供了更低的价格,消费者也开始被吸引加入进来。

  3. 形成积极反馈:随着消费者用户增加,这种需求的激励给供给侧参与者带来了更多收入,形成了积极反馈,从而在供给双方都吸引更多人参与。

在这种循环之下,供给侧有了更多更有价值的代币回报,需求侧有了更便宜性价比更高的服务,项目的代币价值和供需双方参与者的增长保持一致,随着代币价格上升,吸引更多参与者和投机者参与,形成价值捕获。

通过代币激励机制,DePIN先吸引供给者,然后吸引用户使用,从而实现了项目的冷启动和核心运转机制,进而能够进一步扩张和发展起来。

新基建浪潮:剖析DePIN赛道的机遇与挑战

DePIN行业现状

从最早成立的一批项目,例如去中心化网络某项目(2013年),去中心化存储的某项目(2014年)、某项目(2015年),可以看出最早的DePIN项目基本都聚焦在存储和通信技术方面。

然而,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AI的不断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和创新需求越来越多。从DePIN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DePIN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计算、存储、通信技术以及数据收集与分享上。

从DePIN领域目前市值排名前10的项目来看,大部分属于存储和计算领域,另外在通信领域也有一些不错项目,包括行业先锋某项目和后期之秀某项目,也会在后面的项目分析中进行进一步解读。

新基建浪潮:剖析DePIN赛道的机遇与挑战

DePIN行业代表性项目

按照数据平台上的DePIN市值排名,本文将重点分析排名前五的项目:某项目、某项目、某项目、某项目和某项目。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去中心化存储赛道的某项目和某项目,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两个项目。

某项目 & 某项目 - 去中心化存储赛道

正如开头传统ICT行业困境中提到,在传统数据存储领域,供给侧的中心化云存储高定价和消费侧的低资源利用率给用户和企业的利益造成了困境,此外也存在数

AR-8.98%
FIL-7.23%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10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Satoshi继承人vip
· 08-19 21:18
基于1994年密码朋克宣言第11页的论证,这就是未来基建的底层范式...毋庸置疑的既定事实
回复0
熊市苦修僧vip
· 08-19 16:35
又一波昙花即逝的泡沫 兜兜转转还是资本游戏
回复0
AlphaBrainvip
· 08-16 21:44
又吹DePIN 要死一波韭菜
回复0
空投资深收割机vip
· 08-16 21:37
DePIN 那些钱也不香啊
回复0
智能合约反叛者vip
· 08-16 21:36
DePIN又卷起来了属于是
回复0
GasFeeCriervip
· 08-16 21:30
五十二亿? 啧啧 看涨
回复0
DecentralizeMevip
· 08-16 21:28
行了 又吹DePIN 望山跑死马
回复0
Crypto冒险家vip
· 08-16 21:20
笑死 52亿美元的智商税市场又来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