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Web3发展历程:从概念狂飙到商业落地的四个阶段
Web3 发展历程:从概念驱动到商业验证
Web3 的发展历程与互联网行业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从概念驱动、资本涌入,到用户争夺、商业验证,再到结构沉淀,Web3 正在重复互联网曾经走过的路。
概念驱动阶段:发币驱动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故事先行,资本涌入。以太坊的出现让"发币"成为一项基础能力,使得"技术叙事+合约部署+代币激励"成为 Web3 创业的标准模式。只要有一个区块链驱动的白皮书、诱人的代币模型和可运行的智能合约,项目就能迅速完成从想法到融资的闭环。
资本形成了"下注机制":谁先卡位新赛道,谁先起盘,谁先把叙事打出去,就有可能获得指数级回报。ICO 市场在 2017-2018 年间爆发式增长,一些项目募集资金达到数十亿美元。
这是一个"万物皆可区块链"的窗口期。只要贴上标签、搭出叙事,哪怕落地路径还不清晰,也能预支未来的估值想象。DeFi、NFT、Layer1、GameFi 等每一个热词都是一个"窗口"。
烧钱扩张阶段:项目扎堆,用户争夺战
这一阶段的转折点是 Uniswap 的空投。项目方发现空投可以换忠诚度、流量,甚至换出社区幻觉。空投从选项变成了标配,几乎所有新项目都把"空投预期"作为冷启动的默认模块。
大量项目陷入了"激励驱动而非价值驱动"的增长幻觉。链上数据飙升,但 TGE 之后活跃度迅速下降。空投的边际效应在快速衰减,没有建立在实际场景和商业基础上的增长难以持续。
商业验证阶段:真实场景,叙事验证
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使用场景、用户需求和产品结构。项目开始围绕真实场景进行构建,从交易、DeFi 到身份系统等基础能力。那些在合适时点选对方向、打磨出真实产品的团队,正通过垂直场景的正向循环能力逐步生根发芽。
交易所类产品是典型例子,它们将高频需求转化为结构性流量,通过资产、钱包、生态联动完成闭环,走出了 Web3 项目中的"结构进化线"。
结构沉淀期:平台定型,变量收缩
这是行业从项目试验转向结构沉淀的周期。一些头部项目已经形成了从链下到链上的全流程调度系统,或者沉淀出社区、开发者与工具体系的反馈结构。
但新项目仍有突围机会。真正能跑出来的项目,是能在结构上"补位"或在模型上"重构"的。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字节跳动,在后区块链时代,也可能出现利用 AI 在正确切口下迅速跑通结构的项目。
Web3 的未来发展,很可能是在后区块链时代重构使用路径、降低协作门槛,并催生出一批真正能跑得动的产品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