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Solana 引领企业金库新趋势:从价值存储到战略布局
企业金库豪赌 Solana:一场超越价格的战略布局
近期,加拿大上市公司 SOL Strategies Inc. 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登陆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的申请。这一举动不仅仅是单一公司的资本运作,更代表了一个新兴趋势的缩影。
近年来,上市公司将加密货币纳入资产负债表的策略经历了明显的演变。从最初将比特币视为"数字黄金",到后来将以太坊作为"生产性资产",每次转变都反映了市场对数字资产认知的深化。如今,我们正见证第三波浪潮的兴起,其焦点转向了 Solana。
以 SOL Strategies Inc. 计划上市为标志性事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 Solana。这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在比特币和以太坊已占据主流视野的背景下,为何这些公司选择押注 Solana?这是否仅仅是一场等待资产升值的投机行为,还是背后蕴含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答案远比简单的价格预期复杂,它揭示了一场关于未来金融基础设施的深刻博弈。
企业加密资产策略的演进:从保值到战略整合
理解企业选择 Solana 的原因,需要回顾企业加密资产策略的三阶段演进。这是一个从被动保值,到主动生息,最终达到战略整合的过程。
第一阶段: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故事由某些科技公司引领。它们开创了将比特币作为主要储备资产的先河,其核心逻辑是将比特币视为价值存储工具和对冲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数字黄金"。这种策略相对被动,本质上是"囤积并持有",押注于比特币的长期稀缺性和价值共识。多家知名公司也相继效仿,将比特币作为一种战略储备,以抵御法币通胀的侵蚀。
第二阶段:以太坊作为"生产性资产"随着以太坊转向权益证明机制,故事进入了新篇章。企业开始认识到,ETH 不仅可以作为价值存储,更是一种可以产生收益的"生产性资产"。通过质押 ETH,公司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流,实现资产的内生性增长。近期,某上市体育博彩平台宣布大规模收购 ETH 并计划进行质押,旨在成为"以太坊版的加密资产持有者"。这一策略的转变,标志着企业金库从"被动持有"进化到了"主动生息"的阶段。
第三阶段:Solana 作为"战略基础设施"如今,以 SOL Strategies 等公司为代表,正在掀起第三波浪潮。它们选择 Solana,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资产升值预期和被动生息。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战略布局,它们将 Solana 视为一个"高性能的金融操作系统",并试图通过持有 SOL,深度参与并构建未来的链上经济。
选择 Solana 的三大核心驱动力
企业金库之所以将赌注押在 Solana 上,是基于三大核心驱动力的综合考量。
与以太坊类似,Solana 同样可以通过质押产生可观的收益。但对于像 SOL Strategies 这样的公司而言,SOL 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们并非简单地将 SOL 委托给第三方进行质押,而是将 SOL 作为其核心业务的"生产资料"。
SOL Strategies 的商业模式是运营自己的验证者节点。其持有的大量 SOL 是运营这些节点的资本基础,这为公司带来了多重收入来源:首先是自有 SOL 资产的质押奖励;其次是通过吸引第三方机构将其 SOL 委托给自己的验证者,从而赚取佣金和区块奖励。这种模式将公司从单纯的资产持有者,转变为生态基础设施的提供商和运营者。正如其首席执行官强调的,SOL Strategies 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非一支基金。在这种模式下,SOL 不再仅仅是资产负债表上的一个数字,而是驱动公司业务运转的核心燃料。
所有战略布局都源于对底层技术实力的信心。某华尔街投行在一份广受关注的报告中直言,他们认为"Solana 的技术在每一个指标上都明显优于以太坊"。这一判断并非无据可循。
Solana 网络以其出色的性能著称,能够持续处理每秒超过 2000 笔交易,而平均交易费用低于 0.001 美元。这种高吞吐量和低成本的特性,使得许多在其他区块链上因成本高昂而难以实现的应用在 Solana 上成为可能。其新验证者客户端的目标是将网络吞吐量提升至百万 TPS 级别,且 Solana 联合创始人表示,这更多是一个硬件优化问题,而无需对协议进行根本性改变。
对于企业而言,选择 Solana 就是选择一个被认为技术更优越、更能承载未来大规模应用的平台。这是一种对技术路线的押注,相信其卓越的性能最终会转化为更繁荣的生态和更高的网络价值。
这或许是企业豪赌 Solana 最根本、也最激动人心的原因。持有 SOL,意味着与一个宏大的愿景深度绑定——即 Solana 联合创始人最初设想的"去中心化的纳斯达克"。这个愿景的核心是,未来的所有金融资产,无论是股票、债券还是房地产,都将在区块链上以代币化的形式进行发行、交易和结算。
持有 Solana 的公司,不仅仅是在投资一个代币,更是在投资未来金融市场的"底层轨道"。它们通过持有核心网络资产,获得了参与和塑造这个未来生态的入场券。正如某实验室首席执行官所说,公司持有 SOL,"不仅仅是为了价值存储,更是为了积极融入一个不断增长的生态系统。" SOL Strategies 甚至已经开始探索将其公司股权在 Solana 链上进行代币化,试图亲身成为这个未来的一部分。
这种战略远比单纯等待资产升值更具前瞻性。它是一种深度的战略结盟,将公司的未来与 Solana 生态的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甚至到建设者的角色转变。
风险与挑战:清醒的审视
尽管前景广阔,但这条道路并非没有风险。首先,SOL 代币本身的价格波动性是所有参与者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其次,全球加密货币监管环境的持续不确定性,尤其是在资产定性方面,是悬在所有项目头上的隐忧。
此外,还存在一种更微妙的金融结构性风险。这些"金库公司"的股价往往以远高于其所持加密资产净值的价格进行交易,形成了显著的溢价。有分析师将此现象与曾经的某加密货币信托基金溢价相提并论,认为这实质上是向系统注入了杠杆。一旦市场情绪逆转,溢价转为折价,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迫使这些公司清算资产以偿还债务,从而对市场造成下行压力。
最后,即便是 Solana 的创始人也保持着清醒,提醒说,将高用户参与度转化为高留存率,并推动生态超越热门代币的狂热走向成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现实挑战。
结语:超越价格的战略豪赌
综上所述,企业金库之所以开始豪赌 Solana,其动机是多层次且极具战略远见的。
从策略层面看,这是一次从被动持有到深度战略整合的进化。从业务层面看,SOL 不仅能带来质押收益,更能成为驱动公司核心业务的生产资料,创造多元化的收入流。从技术层面看,这是对 Solana 高性能、低成本架构能够赢得未来竞争的坚定信仰。从愿景层面看,这是一场对"万物代币化"和"去中心化金融中心"宏大叙事的终极押注,旨在抢占未来链上金融世界的战略制高点。
因此,将这些公司的行为简单解读为"坐等升值",显然低估了其背后的雄心。它们并非在购买一张彩票,而是在购买一块未来新大陆的基石,并试图亲自参与到这座新大陆的建设之中。这正是 Solana 作为新兴区块链平台,吸引越来越多企业金库入局的真正魅力所在。